现代解析
这首诗描绘了作者与一位久别重逢的朋友相聚的场景,表达了重逢的喜悦和对时光流逝的感慨。
首句“乍喜高轩过,还惊短发催”写出了作者突然见到朋友来访时的惊喜,但又惊讶于彼此都已白发渐生,感叹时光飞逝。这种惊喜与感慨交织的情感,瞬间拉近了读者与诗中的情境。
接下来“相看俱老大,相慰有归来”进一步深化了这种感慨:两人互相看着对方,发现都已不再年轻,但同时也感到欣慰,因为彼此还能再次相聚。这种对岁月流逝的无奈和对友情的珍惜,让人感同身受。
“浊酒家能酿,黄花手所栽”则转向了生活中的细节。作者提到家中自酿的浊酒和自己亲手种的菊花,显得亲切而温馨。这些细节不仅展现了作者的生活情趣,也为接下来的欢聚场景做了铺垫。
最后两句“今宵踏明月,莫惜醉中回”描绘了两人在月光下畅饮的情景。作者劝朋友不要介意喝醉,尽情享受这难得的相聚时光。这种豁达和洒脱,让人感受到友情的深厚和相聚的珍贵。
总的来说,这首诗通过细腻的描写和真挚的情感,展现了友情的温暖和时光的无情。它让我们明白,尽管岁月匆匆,但真挚的友谊和相聚的时光,都是值得珍惜的。
李舜臣
李舜臣(朝鲜语:이순신,1545年-1598年),字汝谐,本贯德水(今朝鲜黄海北道开丰郡),生于朝鲜首都汉城(今韩国首尔)。李氏朝鲜时期名将。官至三道水军统制使、全罗道左水使。在十六世纪抵抗日军侵朝(壬辰倭乱)时,曾立下汗马功劳。1597年,他在朝鲜南部的珍岛与朝鲜本土的鸣梁海峡(今属韩国)仅靠12艘舰船击败日寇300余条船(战船133艘,后勤船200余条)。1598年在露梁海战中牺牲,享年53岁。谥号忠武,死后追赠领议政,与乙支文德、姜邯赞一并被后世朝鲜半岛奉为三大救国英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