挽张之洞联
论勋业驾文正文襄文忠而上,恢复南京,扫平西域,交和外洋,是皆将帅材也,公独以枢垣坐镇,定大计、决大疑,寄命托孤,足对列祖列宗,无惭地下;
溥德化于两江两广两湖之间,水陆练军,教育养士,制造兴工,岂仅学术臣乎,事多从史鉴证来,存国体、保国粹,鞠躬尽瘁,自当为河为岳,常在人寰。
溥德化于两江两广两湖之间,水陆练军,教育养士,制造兴工,岂仅学术臣乎,事多从史鉴证来,存国体、保国粹,鞠躬尽瘁,自当为河为岳,常在人寰。
现代解析
这首对联是在高度赞扬晚清名臣张之洞的功绩和品德。我们可以从两个方面来理解:
上联讲的是张之洞的政治军事才能。说他比历史上著名的文正(可能指曾国藩)、文襄(左宗棠)、文忠(李鸿章)这些名臣还要厉害。具体表现在:帮助收复南京、平定新疆、处理外交事务,这些都是武将的功劳,但张之洞作为文官在中央决策,却能运筹帷幄。特别是在皇帝临终托付国家大事时,他处理得当,对得起祖先。
下联讲的是他的治理成就和思想贡献。在两江(江苏等地)、两广(广东广西)、两湖(湖南湖北)这些他任职过的地方,他做了很多实事:训练水陆军队、兴办教育培养人才、发展工业。更重要的是,他的很多治国理念都是从历史经验中得来的,既维护了国家尊严,又保护了传统文化。最后说他鞠躬尽瘁,精神像山河一样永存人间。
整体来看,这首对联用对比手法(文官比武将还能干)、排比句式(两江两广两湖等),生动展现了张之洞既能处理国家危机,又能踏实建设地方的全能形象,特别强调了他既务实又重视传统文化的特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