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解析
这首《大洞天》描绘了一幅海南洞天的景象,表达了作者对自然美景的欣赏和对历史文化的回味。
首句“大洞天连小洞天”,直接点出了洞天的连绵不断,形象地展现了海南洞天的广阔与神秘。这里的“洞天”指的是自然形成的山洞或岩洞,它们相互连接,形成了一幅壮丽的画卷。
次句“洞天今在海南边”,则进一步点明了洞天的地理位置,即海南岛的南部。这不仅增添了诗作的地域色彩,也让读者对海南的自然风光产生了更多的遐想。
第三句“游人剩有磨崖什”,提到了游客在洞天中留下的磨崖石刻。这里的“磨崖什”指的是刻在岩石上的文字或图案,它们记录了古人游览洞天时的感受和见闻。这些石刻不仅丰富了洞天的文化内涵,也让后人得以一窥古人的风采。
结句“闲拂苍苔看几篇”,则表达了作者在洞天中悠闲自得的心境。他轻轻地拂去苍苔,仔细地阅读着石刻上的文字,仿佛在与古人进行一场跨越时空的对话。这种对历史文化的追溯和回味,不仅让作者感受到了洞天的深厚底蕴,也让读者在阅读中体会到了文化的魅力。
总的来说,这首《大洞天》通过对海南洞天的描绘和对磨崖石刻的提及,展现了自然与人文的完美结合。它让读者在欣赏自然美景的同时,也能感受到历史文化的厚重与深远。
毛奎
衢州人,原名倜,字世高。哲宗绍圣间进士。为闽曹,有士卒作乱,奎力谕之,死于乱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