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养源自号蒙泉求诗于东平包某作此以赠之
水象童蒙,以出伊始。
泉乃白水,出自艮止。
天一初生,纯一清明。
厥初始达,犹元而亨。
当其蒙稚,涓涓犹细。
及其渐进,混混未止。
如玉与珠,不曰白乎。
如冰与雪,湛不可污。
反求诸己,心正如是。
有生之初,纯白纯懿。
养之于蒙,作圣之功。
大人不失,与赤子同。
圣如夫子,皓莫尚已。
涅而不缁,洞彻表里。
溥博渊泉,浩浩渊渊。
皓如银河,月流星连。
仰观先圣,本同一性。
自始失养,遂终失正。
气或杂之,内欲蔽伊。
官或不思,外引远而。
蒙反成失,白反变黑。
黑水西流,清渭南隔。
君在家庭,习若少成。
异彼污世,同流浊泾。
外引内欲,永绝勿赎。
蒙养宜深,荐习宜熟。
浚发尔源,如发蒙然。
放乎四海,波涛际天。
学有源委,海可至矣。
所不然者,有如白水。
泉乃白水,出自艮止。
天一初生,纯一清明。
厥初始达,犹元而亨。
当其蒙稚,涓涓犹细。
及其渐进,混混未止。
如玉与珠,不曰白乎。
如冰与雪,湛不可污。
反求诸己,心正如是。
有生之初,纯白纯懿。
养之于蒙,作圣之功。
大人不失,与赤子同。
圣如夫子,皓莫尚已。
涅而不缁,洞彻表里。
溥博渊泉,浩浩渊渊。
皓如银河,月流星连。
仰观先圣,本同一性。
自始失养,遂终失正。
气或杂之,内欲蔽伊。
官或不思,外引远而。
蒙反成失,白反变黑。
黑水西流,清渭南隔。
君在家庭,习若少成。
异彼污世,同流浊泾。
外引内欲,永绝勿赎。
蒙养宜深,荐习宜熟。
浚发尔源,如发蒙然。
放乎四海,波涛际天。
学有源委,海可至矣。
所不然者,有如白水。
现代解析
这首诗以"泉水"比喻人的本性和修养过程,用非常形象的方式讲述了一个关于成长和保持纯真的道理。
诗的开头把人的初心比作清澈的泉水。就像山间刚涌出的泉水纯净透明,人刚出生时心灵也是纯洁无瑕的。泉水从细小渐渐变成奔流,就像人从懵懂孩童逐渐成长的过程。诗人强调要保持这种纯净,就像保持珍珠的洁白、冰雪的透亮一样。
中间部分用对比手法说明:圣人孔子能始终保持纯洁本性("皓莫尚已"),而普通人却容易在成长中迷失。就像清水可能被染黑,人的初心也可能被欲望污染。诗人批评那些被世俗污染的人,就像浑浊的泾河水与清澈的渭河水相混。
最后给出修养建议:要像挖掘泉眼一样深入修养自己("浚发尔源"),让心性像大海一样广阔。只有坚持学习、保持初心,才能达到圣人的境界。最后用"有如白水"作结,既是誓言也是期许,表示要永远保持如水般的纯净。
全诗用水的意象贯穿始终,把抽象的修养道理说得生动具体。它告诉我们:成长不是改变本性,而是要在复杂世界中守护住内心最初的纯净。就像泉水无论如何奔流,本质始终是清澈的。
包恢
包恢(1182-1268),字宏父,一字道夫,号宏斋,宋建昌南城(今属江西)人。刑部尚书。以廉吏,政绩显著著称,同时他也是文学批评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