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解析
这首诗描绘了一个文人远离世俗名利、享受清贫自得生活的画面。
首联"自携败册小窗开,三十头颅四十来"写诗人独自带着破旧的书本,在小窗前阅读。虽然才三十岁出头,却已显出四十岁的沧桑,暗示生活的清苦。
颔联"閒日诗书真足味,薰天富贵只飞灰"形成鲜明对比:悠闲时读书的滋味最真实,而那些令人艳羡的富贵荣华,不过像飞扬的灰尘一样虚幻。
颈联"怜渠每吸醋三斗,输我清余水一盃"用幽默的比喻:别人为功名汲汲营营像喝醋般酸苦,不如我这一杯清水的自在。
尾联"何似山翁醉花下,安排笾豆洗樽罍"以山间老翁醉卧花下的形象作结,描绘了最理想的生活状态——简单准备些酒食,洗净酒杯,在自然中尽情陶醉。
全诗通过对比、比喻等手法,表达了"安贫乐道"的生活态度。诗人认为与其追逐虚名浮利,不如保持精神世界的富足,在诗书和自然中找到真正的快乐。语言朴实却意味深长,展现了古代文人高雅的精神追求。
马廷鸾
马廷鸾(1222年—1289年),字翔仲,号碧悟。宋饶州乐平(今江西乐平市)众埠乡楼前村人。幼年丧父,贫不改志,刻苦读书,淳祐七年(1247),马廷鸾赴京参加乙未科省试,获进士第一,殿试为第四,一举成名。他一生勤政爱民,秉性正直,从地方官直至宰相高位。惜南宋朝廷为权奸把握,不能尽展其才华。度宗朝奸臣贾似道、丁大全当国把持朝政,视为异见,受其压制,迫于内忧外患,廷鸾饮恨引退。宋亡,马廷鸾拒绝与元政权合作,表现出崇高的民族气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