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解析
这首《岘山亭》描绘了一种怀旧与感慨的情感,表达了对过去时光的追忆和对人生无常的感叹。
首句“岘山亭是昔人非”,点明了地点和主题。岘山亭是作者回忆中的场景,但如今物是人非,曾经的人或事都已不在,只剩下孤零零的亭子。这种对比让人感受到时光流逝的无情。
第二句“忍读羊公堕泪碑”,引用了“羊公”即羊祜的典故。羊祜是西晋名将,他在岘山上曾感叹人生无常,后人立碑纪念他。作者在这里提到“堕泪碑”,既是为了表达对羊祜的敬仰,也是在借古喻今,抒发自己对人生无常的感慨。
第三句“回首山翁花下处”,作者回忆起曾经与某位“山翁”在花下共度的时光。这里的“山翁”可能是指一位隐士或故人,花下的场景象征着美好与宁静。然而,这种美好已成为过去,只能存在于回忆中。
最后一句“凄凄芳草晚风悲”,则是以景结情。凄凄的芳草和悲凉的晚风,渲染出一种萧瑟、哀伤的氛围。芳草象征着生命的短暂,晚风则暗示着时光的流逝,共同烘托出作者内心的感伤。
整首诗词通过对岘山亭的描写,表达了对过往岁月的怀念和对人生无常的感慨。作者通过对历史典故的引用和自然景物的描写,巧妙地将个人情感与历史、自然融为一体,给人以深沉的思考与共鸣。
易士达
易士达,又署寓言、涉趣(《全芳备祖》前集卷一)、幼学(《全芳备祖》后集卷一一)。有《松菊寓言》(《诗渊》),已佚。易士达诗,据《全芳备祖》、《永乐大典》等书所录,编为一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