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解析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充满禅意的山水画卷,用简单的意象传递出深邃的哲理。
前两句"东岭西岩路暗通,有谁曾见老乾峰"像是在说:山岭间的隐秘小路四通八达,但真正能见到"老乾峰"真面目的人却很少。这里的"老乾峰"可以理解为真理或禅悟的境界,暗示通往真理的道路虽然存在,但真正达到的人却不多。
后两句"云门把手虽同步,白云飞盖月含空"更有意思:就算有人牵着你的手同行(云门把手),但最终领悟还是要靠自己。就像白云飘过、明月当空,这些自然景象看似平常,却蕴含着无限深意。这里的"白云"和"月"都是禅宗常用的意象,代表清净无染的本心。
整首诗的精妙之处在于:
1. 用登山比喻修行,说明真理虽然存在,但需要亲自体悟
2. 通过自然景物(山、云、月)展现禅宗的"不立文字"的意境
3. 最后两句特别美,把抽象的禅理化作可见的云月景象
诗人没有直接说教,而是让我们在想象这幅山水画时,自然而然地感受到:真理就像那若隐若现的山峰,看似触手可及,实则要靠自己一步步去探寻和领悟。这种含蓄的表达方式,正是中国古典诗词的魅力所在。
释慧方
释慧方,号超宗,俗姓龚,临江(今江西樟树西南)人。十七岁试经得度,历参名宿,执侍悟新禅师十四年。徽宗宣和中,初住隆庆寺,迁住吉州禾山寺、洪州云岩寺。为南岳下十四世,黄龙死心悟新禅师法嗣。有《超宗慧方禅师语录》一卷(收入《续藏经》)。《嘉泰普灯录》卷一○、《五灯会元》卷一八有传。今录诗三十九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