钱塘观潮 其二

千里江潮势,奔腾禹穴前。
蛟龙争水国,雷雨战空天。
长剑中流拔,孤帆落日悬。
谁言天堑险,飞渡有苻坚。

现代解析

这首诗描绘了钱塘江大潮的壮观景象,并借古喻今,展现了人与自然的较量。

开头两句直接点出钱塘江潮的磅礴气势——潮水从千里之外奔涌而来,直冲到传说中的大禹治水之地("禹穴"代指钱塘江一带)。这里用"奔腾"二字,让读者仿佛听到潮水轰鸣、看到巨浪翻滚的画面。

接下来四句用神话般的想象进一步渲染潮水的威力:蛟龙在浪涛中争斗,雷雨在天空中交战,仿佛整个天地都在为这场潮水助威。而在这惊涛骇浪中,却有人"中流拔剑"(可能是比喻弄潮儿,或象征勇敢者),还有一叶孤帆在落日余晖中顽强前行。这两句形成强烈对比——一边是自然界的狂暴,一边是人类的不屈。

最后两句用历史典故(东晋时苻坚率大军声称要"投鞭断流"渡过长江天堑)来反问:谁说天堑不可逾越?像苻坚这样的勇者就能飞渡!这既是对钱塘江天险的赞叹,更是对人类勇气和力量的歌颂。

全诗最精彩的是把自然奇观和人类精神糅合在一起——潮水越凶猛,越衬托出人的勇敢;而人的存在,又让自然景观有了更深的意义。诗人用动态的画面、神话的比喻和历史的联想,让短短四十个字既有视觉冲击力,又充满哲理思考。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