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调歌头(前题)
花径不曾扫,蓬户为君开。元戎小队,清晓佳客与同来。我为衰迟多病,且恁浇花艺药,随分葺池台。多谢故人意,迂访白云隈。
暮春月,修禊事,会兰斋。一觞一咏,何愧当日畅幽怀。况是茂林修竹,映带清流湍激,山色碧崔嵬。勿复叹陈迹,且为醉金杯。
暮春月,修禊事,会兰斋。一觞一咏,何愧当日畅幽怀。况是茂林修竹,映带清流湍激,山色碧崔嵬。勿复叹陈迹,且为醉金杯。
现代解析
这首词描绘了一幅春日友人相聚的闲适画面,充满自然意趣和人生豁达。
上阕以"花径不扫、蓬门为君开"开篇,用生活化的细节展现主人随性自在的生活态度。后文解释自己因年老多病,平日只做些浇花采药的闲事,修整池台消遣,却意外迎来老友专程到深山拜访,字里行间透着惊喜与感动。
下阕转入暮春雅集的场景。在修竹茂林、清流碧山的自然环境中,朋友们效仿古人"曲水流觞"的雅趣,饮酒赋诗。最后两句是全词亮点:劝大家不必感慨物是人非,且把握当下举杯同欢,这种"活在当下"的洒脱,让整首词从风雅聚会升华到人生境界。
全词妙在将日常琐事写出诗意:不扫的花径、随意修补的池台,都成为生活美学的注脚。而结尾处对"陈迹"的豁达态度,更传递出历经沧桑后的通透智慧,比单纯描写风景聚会的诗词更有思想深度。
李纲
李纲(1083年-1140年2月5日),北宋末、南宋初抗金名臣,民族英雄。字伯纪,号梁溪先生,祖籍福建邵武,祖父一代迁居江苏无锡。李纲能诗文,写有不少爱国篇章。亦能词,其咏史之作,形象鲜明生动,风格沉雄劲健。著有《梁溪先生文集》、《靖康传信录》、《梁溪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