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简上人赋古色轩

简师得道不参禅,燕坐常居古色轩。
夏禹告功遗迹在,任公垂钓有车存。
海通泉洞深千尺,寺映重岩月一痕。
何日短筇尘外去,瓣香来此叩玄门。

现代解析

这首诗描绘了一位名叫简上人的修行者居住的"古色轩",通过古朴的环境烘托出主人超脱尘世的境界。

首联说简上人已经悟道,不需要刻意参禅打坐,他日常起居的"古色轩"本身就充满禅意。这里用"不参禅"反而突出了主人已超越形式上的修行。

中间两联用四个历史典故和自然景观来描写古色轩的环境:大禹治水的遗迹、任公子钓鱼的典故,暗示这里充满历史厚重感;幽深的泉洞、月光映照的山寺,则营造出清幽脱俗的氛围。这些意象都在烘托"古色"二字。

尾联是诗人的感叹:什么时候能放下俗务,带着手杖来这里拜访,焚香向简上人请教玄妙的道理呢?表达了诗人对简上人生活境界的向往。

全诗妙在通过具体景物和历史典故,把抽象的"得道"境界形象化。古色轩的一砖一瓦都透着禅意,主人不必刻意修行,日常起居就是修行。这种"道在日常"的境界,正是这首诗最打动人的地方。

王谌

王谌(423-491年),字仲和,东海郡郯县(今山东郯城县)人。南朝大臣,三国时期曹魏司徒王朗之后,东晋太子少傅王雅玄孙,护军司马王元闵之子。初为徐州刺史沈昙庆主簿,交好湘东王刘彧。刘彧即位成为宋明帝,除司徒参军,带薛县令,拜中书侍郎,迁尚书左丞,转黄门侍郎。南齐建立,以冠军将军历任诸王长史。永明九年(491年)卒,年六十九。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