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解析
这首诗描绘了一座名为"大雷尖"的高山,充满了神话色彩和历史联想。
前两句写这座山像仙境一样美丽,连秦始皇东巡时都被吸引而忘记回朝。这里用秦始皇的传说来衬托山景的迷人。
中间四句展现了一幅宏大的自然画卷:山上的古树和岩石历经千年风雨,天地间的气息浑然一体。老鹰在高空盘旋寻找大海,小鹿悠闲地衔着灵芝走过山涧。这些画面既壮阔又灵动,充满仙气。
最后两句笔锋一转,提到一个叫许寂的人,暗示修仙的传统已经中断,只剩下孤松在风中发出像剑鸣般的哀声。这里透露出一种仙道没落的感慨。
全诗通过雄伟的自然景观与飘渺的神仙传说相交织,既展现了高山壮丽之景,又流露出对修仙文化消逝的怅惘。诗人用鹰、鹿、松等意象,将静态的山景写得生机勃勃,最后那声"剑鸣"更是给整首诗增添了一丝苍凉的余韵。
姚燮
姚燮(1805—1864)晚清文学家、画家。字梅伯,号复庄,又号大梅山民、上湖生、某伯、大某山民、复翁、复道人、野桥、东海生等,浙江镇海(今宁波北仑)人。道光举人,以著作教授终身。治学广涉经史、地理、释道、戏曲、小说。工诗画,尤善人物、梅花。著有《今乐考证》、《大梅山馆集》、《疏影楼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