咏菖蒲

根下尘泥一点无,性便泉石爱清孤。
当时不惹湘江恨,叶叶如何有泪珠。

现代解析

这首诗以菖蒲为对象,通过拟人化的手法展现了它的高洁品性,同时暗含了历史典故的巧妙化用。

前两句写菖蒲的生长习性:它的根系不沾染一点泥土("根下尘泥一点无"),天性就喜欢生长在清泉山石之间("性便泉石爱清孤"),这里用"清孤"二字突出了菖蒲远离尘嚣、清高孤傲的形象。这种描写实际上是在借物喻人,暗示一种不慕荣华、洁身自好的品格。

后两句突然转入历史典故:如果当初不沾染湘江的怨恨(暗指屈原投江的典故),为什么每片叶子上都挂着泪珠呢?这里诗人观察到菖蒲叶尖常有水珠,便联想到传说中湘妃竹的泪痕,将植物特性与历史传说巧妙结合。这种联想既赋予了菖蒲深厚的人文内涵,又通过"泪珠"这个意象,让原本描写植物特性的诗句突然有了情感深度,使整首诗从单纯的咏物升华为富有历史沧桑感的抒情。

全诗最妙处在于将植物的自然特征(不沾泥土、叶上水珠)与人文典故自然融合,既写出了菖蒲的物性,又赋予它人格化的精神品质,最后那个关于"泪珠"的疑问,更是让读者在了解典故后会心一笑,体会到诗人观察之细和构思之巧。

释惠明

释惠明,华亭县普照寺僧,与道济同时。能诗,因素风颠,人称明颠。事见《夷坚三志》辛卷三,《补续高僧传》卷一九有传。今录诗二首。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