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解析
这首诗词描绘了作者在鄂渚(今湖北武汉)傍晚眺望时的所见所感,表达了对历史变迁和人生无常的感慨。
首两句“黄鹤楼前木叶黄,白云飞尽雁茫茫”,描绘了黄鹤楼前树叶泛黄、白云飘散、大雁远飞的景象,营造出一种萧瑟、苍凉的氛围。这既是自然景色,也暗示了时间的流逝和岁月的无情。
接下来两句“橹声摇月归巫峡,灯影随潮过汉阳”,写的是夜晚的江景。船桨声在月光下回荡,仿佛要带人回到遥远的巫峡;灯光随潮水漂过汉阳,给人一种流动不息的感觉。这里通过声音和光影的描写,展现了江夜的宁静与悠远。
“庾令有尘污简册,祢生无土盖文章”这两句,作者借用了历史人物庾亮和祢衡的典故。庾亮是东晋名臣,祢衡是东汉才子,作者用他们的故事来感叹历史人物的功名最终都会被尘埃掩盖,才华也会被时光遗忘。这两句表达了对人生无常、功名虚幻的深刻思考。
最后两句“阑干只有当年柳,留与行人记武昌”,写的是眼前的柳树。柳树是当年留下的唯一见证,它默默地伫立在那里,仿佛在提醒过往的行人记住武昌的历史。这两句通过柳树这一意象,寄托了作者对过去的怀念和对历史沧桑的感慨。
总的来说,这首诗词通过对自然景色和历史典故的描写,表达了作者对时间流逝、历史变迁和人生无常的深刻感悟。诗中既有对景物的细腻描绘,也有对人生的哲理思考,读来令人感慨万千。
陈孚
陈孚(1259 — 1309)元代学者。字刚中,号勿庵,浙江临海县太平乡石唐里(今白水洋镇松里)人。至元年间,上《大一统赋》,后讲学于河南上蔡书院,为山长,曾任国史院编修、礼部郎中,官至天台路总管府治中。诗文不事雕琢,纪行诗多描摹风土人情,七言古体诗最出色,著有《观光集》、《交州集》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