宵征

野路无邮传,迢迢第几程。
天河山外落,江月水中行。
客久衣偏冷,车单马易惊。
前津分曙色,依约有农耕。

现代解析

这首诗《宵征》描绘了一位旅人夜间赶路的孤独与艰辛,同时融入了对自然景色的细腻观察,展现出一种宁静又略带忧伤的旅途氛围。

逐句解析:

1. “野路无邮传,迢迢第几程。”
- 在荒野小路上没有驿站(古代传递信息的地方),不知道已经走了多远。
- 这句写出了旅途的孤独和漫长,凸显出行者的疲惫与迷茫。

2. “天河山外落,江月水中行。”
- 银河(天河)仿佛从山外垂落,江中的月亮随水流浮动。
- 这两句是诗中最美的画面,用银河和江月勾勒出宁静而宏大的夜景,既壮丽又带着一丝寂寥。

3. “客久衣偏冷,车单马易惊。”
- 长久在外,衣衫单薄感到寒冷;孤零零的车马也容易受惊。
- 这里通过身体感受(冷)和心理暗示(马惊)进一步强化旅途的艰难和不安。

4. “前津分曙色,依约有农耕。”
- 前方的渡口已透出晨光,隐约能看到早起农耕的人。
- 结尾转向希望——黑夜将尽,黎明到来,农人的身影暗示着平凡生活的温暖,与旅人的漂泊形成对比。

整体魅力:
- 画面感强:诗中“天河”“江月”“曙色”等意象组合成一幅水墨画般的夜行图,清冷而优美。
- 情感细腻:从孤独(无邮传)、疲惫(衣冷)、不安(马惊)到看到曙光后的舒缓,层层递进,容易引起共鸣。
- 动静结合:银河垂落、江月流动是动态,农耕的剪影是静态,让诗句生动不呆板。

普通人能理解的深意:
这首诗像一部迷你纪录片,记录了一个人深夜赶路的片段。它告诉我们:人生路上难免孤独艰辛,但坚持走下去,总会迎来晨光与希望。自然的美景(如天河江月)和人间烟火(农耕)是途中最好的慰藉。

周权

处州人,字衡之,号此山。磊落负隽才。工诗。游京师,袁桷深重之,荐为馆职,弗就。益肆力于词章。有《此山集》。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