连山明府李礼山过寺见赠赋答

曾从乔樾挹清风,千里山川梦亦通。不谓过桥无靖节,悬知化俗有文翁。

隔江烟雨堪留客,满径篱花可赠公。中宿别来谁作者,为君一笑倒诗筒。

现代解析

这首诗是作者对友人李礼山来访的答谢之作,充满了真挚的情感和对友人才华的赞赏。

首联"曾从乔樾挹清风,千里山川梦亦通":作者回忆过去与友人相处的美好时光,说曾经在高大的树木下感受过友人的清雅风范,即使相隔千里,梦中也能心灵相通。这里用"清风"比喻友人的高尚品格。

颔联"不谓过桥无靖节,悬知化俗有文翁":作者称赞友人就像古代贤人靖节先生(陶渊明)和文翁(汉代教育家)一样,既有隐士的高洁,又有教化百姓的才能。"过桥"可能暗指友人专程来访。

颈联"隔江烟雨堪留客,满径篱花可赠公":描绘了烟雨朦胧的江景和开满篱笆的小路,用美景表达挽留友人的心意。"篱花"既写实景,也暗喻自己虽清贫但心意真挚。

尾联"中宿别来谁作者,为君一笑倒诗筒":说自从上次分别后,很少有人能写出好诗,但为了友人开心,自己还是忍不住要写诗相赠。"倒诗筒"形象地写出了诗兴大发、倾囊相赠的状态。

全诗通过自然景物的描写,表达了作者对友情的珍视。语言清新自然,用典贴切而不晦涩,展现了两位文人之间惺惺相惜的情谊。诗中既有对友人品格的赞美,也有对相聚时光的珍惜,读来令人感受到真挚的友情温暖。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