卧游罗浮 其一 登飞云

马上问罗浮,罗浮本无路。
虚空一拍手,身在飞云处。
白日何冥冥,乾坤一风雨。
蓑笠将安之,徘徊四山暮。

现代解析

这首诗描绘了一场充满奇幻色彩的登山之旅,核心在于表现人与自然的交融和超脱现实的自由感。

开头四句像电影镜头:诗人骑在马上打听罗浮山的方向,却发现这座山本没有固定路径。随着"虚空一拍手"的潇洒动作,人瞬间就站在了云雾缭绕的山巅。这种写法打破了常规登山体验,用夸张手法表现精神层面的飞跃——真正的攀登不在于脚踩实地,而在于心灵的顿悟。

中间两句笔锋突转:晴朗白昼突然变得昏暗,天地间风雨大作。这里用天气骤变象征人生无常,明亮的"白日"与阴郁的"风雨"形成强烈对比,暗示再美好的景象也可能瞬间转变。

最后两句最耐人寻味:穿着蓑衣斗笠的诗人不知该往何处去,在群山暮色中独自徘徊。这个开放式结尾留下双重解读空间——既可以看作对前路迷茫的真实写照,也可以理解为享受这种无目的漫游的状态。蓑笠是传统隐士的象征,而"徘徊"反而体现出一种主动选择的自在。

全诗用40个字完成了一场精神冒险:从寻找路径到超越路径,从清晰目标到享受迷失,最终在暮色中达到物我两忘的境界。这种看似矛盾的体验,恰恰揭示了中国人"天人合一"的自然观——真正的自由不在于征服高山,而在于与自然共呼吸。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