杏花牡丹

牡丹巳谢三旬馀,为君写取最娇枝。
惟应醉里县红壁,当取金钗劝酒卮。

现代解析

这首诗描绘了牡丹花凋谢后的场景,通过生动的意象和细腻的情感表达,传达出一种怀旧和感慨的情绪。

首句“牡丹巳谢三旬馀”,直接点明了牡丹花已经凋谢了三周多,时间已经过去了一段时间。这里用“三旬馀”来表示时间的流逝,给人一种时间无情、美好事物易逝的感觉。

第二句“为君写取最娇枝”,转向描述牡丹花的形态,提到“最娇枝”,说明即便枯萎,牡丹的枝条依然保持着一种娇嫩的姿态,给人一种美的残留感。这句诗通过“为君写取”表达了一种想要留住这份美好、珍视这一刻的情感。

第三句“惟应醉里县红壁”,将视线从枝条转向花朵本身,提到“惟应醉里县红壁”,这里的“县红壁”是指用红色的帷幔或墙纸装饰的房间,在醉态朦胧中看到这样的红色,给画面增添了一份浪漫与梦幻的氛围,同时也暗示着一种怀旧的情愫。

最后一句“当取金钗劝酒卮”,在饮酒的场景中出现“金钗”,这一细节不仅增添了诗意,也暗示了一种情感的流露。金钗在这里可能象征着珍贵的回忆或美好的时光。劝酒卮则是饮酒时使用的杯子,这句诗通过饮酒这个动作,表达了珍惜与怀旧的情感,同时也寓含着一种对美好过去的怀念。

整首诗通过对牡丹花的描绘,传达了一种对美好事物易逝的感慨,以及对过去美好时光的怀念。诗中的意象美丽而动人,情感深沉而含蓄,让人仿佛能感受到诗人内心的细腻与深情。

徐渭

徐渭(1521—1593),汉族,绍兴府山阴(今浙江绍兴)人。初字文清,后改字文长,号天池山人,或署田水月、田丹水,青藤老人、青藤道人、青藤居士、天池渔隐、金垒、金回山人、山阴布衣、白鹇山人、鹅鼻山侬等别号。中国明代文学家、书画家、军事家。民间也普遍流传他的故事传说,关于他年轻时如何聪明,后来如何捉弄官宦等。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