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少司成徐蘋村先生二首 其一

数仞宫墙入望新,鼓钟相应在成均。
何期当路心犹折,如此怜才意始真。
鱼鬣欲腾烧后尾,琴材偏赏爨馀薪。
百川东下何须问,赖有狂澜手障人。

现代解析

这首诗是写给一位名叫徐蘋村的官员(少司成是古代官职名),表达了对他的敬佩和感激之情。

首联"数仞宫墙入望新,鼓钟相应在成均":用高大的宫墙和和谐的钟鼓声,比喻徐蘋村德高望重、令人景仰的形象。"成均"是古代最高学府,暗示徐蘋村在教育界的崇高地位。

颔联"何期当路心犹折,如此怜才意始真":没想到身居高位的徐蘋村如此谦逊真诚,对人才的爱惜之情发自内心。"当路"指掌权者,"心犹折"形容他放下身段的态度。

颈联用两个生动的比喻:
"鱼鬣欲腾烧后尾":像鱼被火烧到尾巴才奋力跃起,暗指自己是在徐蘋村激励下才奋发向上。
"琴材偏赏爨馀薪":把烧火用的木柴(本不被重视的材料)做成琴,比喻徐蘋村善于发现被埋没的人才。

尾联"百川东下何须问,赖有狂澜手障人":世道如百川东流般难以改变,但庆幸有徐蘋村这样的能人("狂澜手障人")力挽狂澜。既赞美他的能力,也暗含对时局的感慨。

全诗通过宫墙、钟鼓、鱼跃、琴材等意象,层层递进地塑造了一位德才兼备、爱惜人才的官员形象。最后在感叹时势的同时,更突出了徐蘋村的重要作用。诗中既有对知遇之恩的感激,也透露出诗人渴望被重用的心情。

查慎行

查慎行(1650~1727) 清代诗人,当代著名作家金庸先祖。初名嗣琏,字夏重,号查田;后改名慎行,字悔余,号他山,赐号烟波钓徒,晚年居于初白庵,所以又称查初白。海宁袁花(今属浙江)人。康熙四十二年(1703)进士;特授翰林院编修,入直内廷。五十二年(1713),乞休归里,家居10余年。雍正四年(1726),因弟查嗣庭讪谤案,以家长失教获罪,被逮入京,次年放归,不久去世。查慎行诗学东坡、放翁,尝注苏诗。自朱彝尊去世后,为东南诗坛领袖。著有《他山诗钞》。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