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有道墓

大槐坂上逐车尘,争效先生折角巾。
至竟清流解亡国,望门投止是何人。

现代解析

这首诗通过对比手法,讽刺了表面清高实则虚伪的文人风气。

前两句描写热闹场景:大槐树下的坡道上,人们争相追逐着马车扬起的尘土("逐车尘"),模仿郭有道的打扮("折角巾"是古代文人标志性头巾)。这里用"争效"二字暗示众人盲目追捧名士外表的可笑。

后两句突然转折:你们这些自诩"清流"的人,难道不知道正是这种虚伪清高导致国家灭亡吗?最后用典故反问:当灾难来临时,这些号称仰慕郭有道的人,又有几个会像古人那样冒险收留逃难者?"望门投止"指东汉张俭被追捕时,百姓冒险收留他的故事。

全诗犀利地指出:真正的风骨不在于模仿外表,而在于危难时的担当。那些跟风追捧"名士"标签的人,不过是附庸风雅的投机者。诗中"清流解亡国"更是对空谈误国者的当头棒喝。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