奉浮葛二仙入祀朱明馆

浮葛仙翁去不回,空遗玄像粤江隈。
嵩山此日归陈迹,勾漏何年变劫灰。
天上朋游联剑舄,人间香火共亭台。
崇贤忽动幽栖想,奈蜕尘缘未有媒。

现代解析

这首诗讲的是两位仙人(浮丘公和葛洪)被后人供奉在朱明馆的故事,字里行间透露出对仙人的怀念和对尘世的感慨。

前四句说:两位仙人早已离开人间,只留下塑像立在江边。他们曾经修炼的嵩山、勾漏山这些地方,如今也成了过去的传说,甚至可能早已湮灭在时间的长河里。这里用"劫灰"(佛教用语,指世界毁灭后的灰烬)暗示连仙迹都难逃岁月冲刷。

后四句笔锋一转:想象两位仙人在天上应该正结伴云游("联剑舄"指一起穿着仙鞋携剑而行),而人间百姓还在亭台里供奉着他们的香火。最后诗人突然感慨:我也突然想隐居修仙啊!可惜找不到超脱尘世的机缘("蜕尘缘"指像蝉蜕壳一样脱离凡尘,"媒"指引路人)。

全诗妙在三个层次:
1. 用"人去像存"的对比,写时间无情
2. 用"天上-人间"的对照,写仙凡之别
3. 突然的"我也想修仙"的感慨,让读者会心一笑——原来大诗人也和我们一样有"躺平修仙"的梦想啊!

最有趣的是结尾,明明在写庄严的祭祀,突然来个"奈何找不到门路"的大实话,让整首诗顿时生动起来。这种庄严与幽默的混搭,正是古代文人诗作的独特魅力。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