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解析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项安世写给即将赴任知县的朋友余伯益的赠别诗,表达了对朋友的赞赏和期许。全诗可以分成三个层次来理解:
第一层(前四句)是夸赞朋友才华出众。用"建章宫"的宏伟比喻朋友知识渊博("博物"),说他在同僚中脱颖而出("自不群")。朋友在幕府工作时就因才能突出被推荐("入幕争论荐"),这次去当地方官("鸣琴"指治理地方),必定会声名远播。
第二层(中间两句)点明朋友此行的责任。说当知县是能实现政治抱负的好职位("堪行志"),但特别指出福建地区的盐政问题严重("闽独于盐害未分"),暗示这是需要解决的难题。
第三层(最后两句)是临别赠言。用"剖竹"(任命文书)、"乘轺"(官员车驾)点明赴任之事,说两人志趣相投("同臭味"),希望朋友能制定长远策略("长策")报效君王。
全诗亮点在于:
1. 用"鸣琴"典故(春秋宓子贱弹琴治县)暗赞朋友有治国之才
2. "盐害未分"直指现实问题,体现诗人对民生的关注
3. 结尾的"长策献君"既是对朋友的勉励,也流露出诗人自己的政治理想
这种赠别诗不写离愁,而是聚焦朋友的政治前途和社会责任,展现了宋代文人"以天下为己任"的担当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