希夷先生墨竹短歌

大宁斋中至人竹,淅淅天风撼苍玉。
大书诗画真三绝,价敌宣和六千轴。
伊川空有句传神,世俗宁知伪与真。
秪恐明珠终暗掷,此君他日与何人。

诗意解析(由AI总结)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珍贵的墨竹画,并借此抒发了对艺术价值被埋没的忧虑。

前四句用生动的比喻夸赞这幅画:画中的竹子就像神仙住所里的仙竹,竹叶沙沙作响仿佛被天风吹动,苍翠的竹竿像玉石般晶莹。画上的题诗和绘画都达到绝妙境界,其艺术价值堪比宋徽宗宣和年间收藏的六千卷珍贵书画。

后四句转为感慨:虽然画作本身极具神韵,但普通人根本分不清真假好坏。诗人担心这样珍贵的艺术品会像被丢进暗处的明珠,最终无人赏识,不知道将来这幅画会流落到什么人手里。

全诗通过"仙竹-天风-苍玉"的瑰丽想象,到"明珠暗掷"的现实忧虑,形成强烈反差。既展现了艺术品的超凡脱俗,又表达了对"曲高和寡"的无奈,容易引发读者对"真正艺术往往不被当代人理解"的共鸣。

薛蕙

薛蕙(1489~1539年),明朝大臣。祖居亳州城内薛家巷。年十二能诗。举正德九年进士,授刑部主事。谏武宗南巡,受杖夺俸。旋引疾归。起故官,改吏部,历考功郎中。正德十五年(1520年)薛蕙再次被起用,任吏部考功司郎中。嘉靖二年(1523年),朝中发生“大礼”之争,薛蕙撰写《为人后解》《为人后辨》等万言书上奏,反对皇上以生父为皇考,招致皇帝大怒,被捕押于镇抚司后赦出。嘉靖十八年(1539年),薛蕙担任春坊司直兼翰林检讨司,不久病死家中,享年五十,被追封为太常少卿。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