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氏画苑①

卒行无好步,事忙不草书。
能事不⑴促迫,快手多粗疏。
君看荷苇槲叶扇,崔家仲叔三人俱。
扫除事物费岁月,收定神气忘形躯。
恍然有得夺天巧,衰颜生态能相如。
市师信手无赢馀,一日画出东封图。
眼前百口怪神速,背后千指争邪𣤔。
君家画苑倾东都,锦囊玉轴行盈车。
补完破碎收亡逋,欲得不计有与无。
问君此病何当祛,君言无事聊自娱。
世间何事非迷途,挟策未必贤樗蒲。
苑中最爱文与苏,情亲不独生同闾。
自谓知子谁如余,叔也不痴回不愚。
怜君用意常勤劬,挥毫洒墨填空虚。
风梢雨叶出新意,老树僵立何年枯。
我生百事不留意,外物不足烦驱除。
翰墨才能记名字,模临写貌无工夫。
见溺不救危不扶,独无一物充庖厨。
看君发漆颜丹朱,意气健如生马驹。
逢人不信六十馀,郁然一茎无白须。
吕翁⑵落寞起钓屠,南山四老东宫须。
人生晚达有如此,应笑虞翻早著书。

现代解析

这首诗以画苑为背景,通过生动的比喻和对比,探讨了艺术创作与人生智慧的关系。以下是逐层解析:

1. 艺术创作的真理
开头用"匆忙走路走不好,着急写字易潦草"这样生活化的比喻,点明艺术创作需要耐心。就像编织荷叶扇子,真正的精品需要时间沉淀,只有静心投入才能捕捉自然神韵。

2. 两种创作状态对比
诗中对比了两种画家:市面上的画师追求速度,一天就能画完《东封图》,但作品粗糙;而真正的艺术家(如文同、苏轼)专注打磨,作品能让人忘记时间流逝。这种对比揭示了艺术价值的真谛。

3. 画苑主人的艺术观
画苑主人收集残破画作"不计代价",把艺术创作当作人生乐趣而非谋生手段。他用"赌博未必比读书高明"的比喻,表达了对世俗成功标准的超越,认为沉迷任何事物本质都是"迷途"。

4. 艺术与人生的互喻
诗中老树枯枝在画家笔下重获新生,暗喻艺术能超越时间。画苑主人六十岁仍"头发乌黑、面色红润",印证了艺术创作对生命的滋养——专注热爱之事能延缓衰老,保持精神年轻。

5. 结尾的人生启示
借用吕尚(姜子牙)晚年得志、南山四皓辅佐太子的典故,说明大器晚成自古有之。最后"应笑虞翻早著书"的反讽,点明人生不必急于求成,暗合开头"能事不促迫"的主旨。

全诗用绘画谈人生,揭示了一个朴素真理:无论是艺术还是生活,真正的成就都来自专注与热爱,而非功利性的追赶。快节奏的创作产生速朽之作,而沉淀后的作品才能超越时代。这种思想对现代人如何平衡效率与质量,仍有深刻启示。

陈师道

陈师道(1053~1102)北宋官员、诗人。字履常,一字无己,号后山居士,汉族,彭城(今江苏徐州)人。元祐初苏轼等荐其文行,起为徐州教授,历仕太学博士、颖州教授、秘书省正字。一生安贫乐道,闭门苦吟,有“闭门觅句陈无己”之称。陈师道为苏门六君子之一,江西诗派重要作家。亦能词,其词风格与诗相近,以拗峭惊警见长。但其诗、词存在着内容狭窄、词意艰涩之病。著有《后山先生集》,词有《后山词》。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