癸巳日长至与世贤太史陪祀山陵往反得律诗十首 其六 再用廉伯韵

旋拥山炉爇断莱,疏棂正对土床开。
女墙月上催诗就,寝树风残约梦回。
雪后弊衾寒似铁,病来吟骨瘦于梅。
空山露下人踪灭,忽听铃声枕畔来。

现代解析

这首诗描绘了一个人在深山中的孤寂生活场景,充满了清冷与病痛的氛围,但又不失文人雅趣。

开头两句写的是简陋的生活环境:围着山里的炉子烧着残枝枯叶,破旧的木窗正对着土炕。这里用"断莱"(枯枝)、"疏棂"(破窗)、"土床"等词勾勒出一个清贫的隐居环境。

中间四句通过细腻的感官描写展现生活状态:月光爬上矮墙催促着写诗,风吹过陵墓的树木惊醒了浅梦。雪后盖着破被子冷得像铁,生病后瘦得比梅花枝还要嶙峋。这里"催诗就"和"约梦回"的拟人写法很生动,把月光和风声写得有情有义。而"寒似铁"和"瘦于梅"的比喻既形象又带着文人特有的审美。

最后两句突然出现转折:深山露重杳无人迹时,枕边忽然传来清脆的铃声。这个结尾很妙,前文铺垫的孤寂清冷被铃声打破,可能是寺庙钟声,也可能是檐角风铃,给整首诗增添了一丝空灵的禅意。

全诗虽然写的是贫病交加的隐居生活,但通过"催诗""吟骨"等词,以及梅花、月光等意象,依然保持着文人的风骨和雅致。最打动人的是那种在极端清苦环境中,依然保持诗意的生活态度。

程敏政

(1445—1499)明徽州府休宁人,字克勤。程信子。成化二年进士。授编修,历左谕德,以学问该博著称。弘治中官至礼部右侍郎兼侍读学士。见唐寅乡试卷,激赏之。十二年,主持会试,以试题外泄,被劾为通关节于唐寅等,下狱。寻勒致仕卒。有《新安文献志》、《明文衡》、《篁墩集》。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