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解析
这首诗词描绘了一幅山水画卷,充满了宁静与遐想。诗的开头提到“阳羡山深懒杖藜”,阳羡山是江苏宜兴的一座山,诗人说自己懒得拄着拐杖去爬山,暗示他更喜欢通过想象来“游览”山水。接着,“卧游三日路仍迷”进一步表达了这种想象,诗人躺在家里,思绪却飞向了远方的山水,仿佛已经游历了三天,却依然迷失在山水之间,表现出他对自然美景的无限向往。
第三句“云中望见乘舟者”,诗人通过想象,在高耸入云的山中看到了一个乘船的人,这个画面让山水画卷显得更加生动。最后一句“始识遥通罨画溪”,罨画溪是宜兴的一条溪流,诗人通过这个细节,意识到自己想象中的山水与现实中的美景是相通的,仿佛自己真的置身于这片山水之间。
整首诗词通过虚实结合的手法,展现了诗人对自然山水的热爱与向往。他没有亲自去爬山,却通过想象和艺术的力量,感受到了山水的美妙与深远。这种“卧游”的方式,既表达了诗人对生活的悠闲态度,也体现了他对艺术的深刻理解与欣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