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梅晦父改韵见贻走笔奉和
有酒且莫斟,听我歌一曲。
所歌无长语,江梅倚修竹。
炯炯寒露冰,皎皎白驹谷。
粲粲能赋人,日日对高躅。
诗如何水曹,发兴扬州牧。
味入傅岩翁,调鼎国受福。
桃李岂不华,入景混凡木。
偃蹇有长松,穷年相照瞩。
所歌无长语,江梅倚修竹。
炯炯寒露冰,皎皎白驹谷。
粲粲能赋人,日日对高躅。
诗如何水曹,发兴扬州牧。
味入傅岩翁,调鼎国受福。
桃李岂不华,入景混凡木。
偃蹇有长松,穷年相照瞩。
现代解析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文人雅士赏梅饮酒、吟诗作画的闲适画面,同时暗含了对高洁品格的赞美。全诗可以分成几个层次来理解:
1. 开篇的随性邀约 "有酒先别喝,听我唱首歌"——诗人用生活化的口吻开场,营造出朋友间轻松聚会的氛围。他唱的并非长篇大论,而是聚焦"江边梅花倚靠修竹"的简洁意象,像一幅水墨小品。
2. 用冰与驹比喻高洁 "寒露结冰般透亮,白驹过隙般纯净"这两个比喻,既写梅花晶莹剔透的形态,又暗指君子光明磊落的品格。后文提到"能写诗的人天天仰望高尚足迹",展现文人对精神标杆的追慕。
3. 以历史名人自况 提到南朝诗人何逊(水曹)和汉代扬州刺史,其实是诗人自比古代文豪,表示自己作诗的雅兴不输古人。"傅岩翁调鼎治国"的典故,则暗含希望自己的诗作能像贤臣治国一样有益于世。
4. 桃李与松树的对比 最后用常见桃李的俗艳反衬:虽然桃李花开热闹,但终究是平凡草木;而看似孤高的松树(喻指梅花和君子),却能经年累月保持气节,与志同道合者相互守望。这里"照瞩"二字用得极妙,仿佛松树与知己在用目光交流。
全诗精髓在于:通过饮酒唱和的日常场景,传递出文人追求的精神境界——不慕桃李的短暂繁华,而要像梅竹松那样保持清雅坚贞。诗人把抽象的人格理想,转化成了可见可感的自然意象,让读者在品梅赏竹中体会做人的道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