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常泰寺
儒道无盛衰,立教尚中正。
旁流及先释,往往出幻境。
岧岧长泰山,古寺历梯磴。
高阁何崔巍,留笠志名胜。
复有罗汉迹,凿空作佐证。
飞仙及化人,我亦疑未定。
或者解天巧,游戏偶乘兴。
不妨作狡狯,醒世使生敬。
老僧谈往事,附会惑观听。
怪事何所无,不语宪诸圣。
长廊古碑昏,苍然四山暝。
传闻任悠悠,栖迟爱玄静。
旁流及先释,往往出幻境。
岧岧长泰山,古寺历梯磴。
高阁何崔巍,留笠志名胜。
复有罗汉迹,凿空作佐证。
飞仙及化人,我亦疑未定。
或者解天巧,游戏偶乘兴。
不妨作狡狯,醒世使生敬。
老僧谈往事,附会惑观听。
怪事何所无,不语宪诸圣。
长廊古碑昏,苍然四山暝。
传闻任悠悠,栖迟爱玄静。
现代解析
这首诗《题常泰寺》通过游览古寺的所见所闻,探讨了儒、道、佛三教的关系,并表达了对宗教传说和世俗迷信的理性思考。
开头两句"儒道无盛衰,立教尚中正"直接点明主旨:儒家和道家的核心思想(中庸、正道)永远不会过时。作者认为佛教("旁流及先释")虽然也有价值,但有些说法过于虚幻离奇。
接着描写常泰寺的景色:高山上的古寺、陡峭的石阶、高耸的楼阁,还有传说中的罗汉遗迹。但作者对这些神迹传说持怀疑态度,用"我亦疑未定"表明立场。他认为这些可能是古人巧妙设计的"游戏之作",目的是让人产生敬畏之心。
诗中提到老僧讲述的离奇故事,作者认为这些不过是附会之说。用"怪事何所无"表达了对迷信传说的不以为然,最后以"不语宪诸圣"强调真正的圣贤不会宣扬这些怪力乱神。
结尾处,暮色中的古碑和群山营造出宁静深远的意境,作者表示虽然传闻纷纷,但他更享受这份超然物外的宁静。
全诗展现了理性思辨与诗意感悟的结合:既欣赏寺庙的庄严美景,又保持独立思考;既尊重宗教,又不盲从迷信。这种既入世又超脱的态度,正是中国传统文人的典型精神写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