闻蝉

山中气候别,二月已闻蝉。
乍到清凉景,翻疑暑伏天。
此身多暇日,何事更惊年。
杂溜淙淙响,相和胜管弦。

现代解析

这首诗描绘了作者在山中的感受,通过对比季节的变化,表达了对时间流逝的感慨和对自然的赞美。

首句“山中气候别,二月已闻蝉”点明了山中的气候与外界不同,才二月就能听到蝉鸣,让人感到意外。蝉通常在夏季出现,而这里的蝉鸣却提前到来,暗示了山中气候的特殊性。

接下来的“乍到清凉景,翻疑暑伏天”进一步描述了这种反常的气候。作者刚到山中,感受到的是清凉的景象,但听到蝉鸣后,反而怀疑自己是不是身处炎热的伏天。这种对比让人感到困惑,也突出了山中的独特氛围。

“此身多暇日,何事更惊年”则转向了作者自身的感慨。作者在山中过着悠闲的日子,但听到蝉鸣后,不禁感叹时间的流逝。蝉鸣往往象征着夏天的到来,而夏天的到来又意味着一年已经过半,这让作者意识到时光飞逝,心中难免有些惊愕。

最后一句“杂溜淙淙响,相和胜管弦”描绘了山中的流水声与蝉鸣交织在一起,形成了一种自然的美妙音乐。这种自然的声响比人为的管弦乐更加动听,表达了作者对大自然的热爱和赞美。

总的来说,这首诗通过对山中气候、蝉鸣和流水声的描写,表达了作者对时间流逝的感慨和对自然的无限热爱。诗中充满了对生活的细腻观察和深刻感悟,读来让人感到清新自然,同时也引发对时间与生命的思考。

范镇

范镇(1007年—1088年),字景仁,华阳人,北宋文学家、史学家,翰林学士。范镇著述甚丰,曾参与修编《新唐书》,中国史学界有“三范修史”的佳话,三范指范镇、范祖禹、范冲,均为成都华阳县(今双流县)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