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月二十三日复与汪大上天桥饮醉歌
著书不为千年计,直借陈编压奇气。
出门不逐万古愁,聊上高阁开吟眸。
天桥楼前一杯酒,昨日苦思今在手。
我能饮,君能留,三十莫抱二十忧。
识君二十年尚少,屈指十年君未老。
眉痕鬓影未减青,一色绿衫同似草。
盈楼饮客我独眠,未饮满掷青铜钱。
座中谁识两少年,江南江北无一田。
尊深酒熟莫更催,头上一云红覆杯。
休嫌饮尽众宾散,伴客时有春禽来。
城门楼上春阳满,一鸟啭春声缓缓。
城西山色影接天,极视惟愁目光短。
今日白昼饮,复胜清宵吟,百壶虽尽意不尽。
两客所喜皆同心,醉颜时红亦时白。
一市围观不相识,颇说近来无此客。
出门不逐万古愁,聊上高阁开吟眸。
天桥楼前一杯酒,昨日苦思今在手。
我能饮,君能留,三十莫抱二十忧。
识君二十年尚少,屈指十年君未老。
眉痕鬓影未减青,一色绿衫同似草。
盈楼饮客我独眠,未饮满掷青铜钱。
座中谁识两少年,江南江北无一田。
尊深酒熟莫更催,头上一云红覆杯。
休嫌饮尽众宾散,伴客时有春禽来。
城门楼上春阳满,一鸟啭春声缓缓。
城西山色影接天,极视惟愁目光短。
今日白昼饮,复胜清宵吟,百壶虽尽意不尽。
两客所喜皆同心,醉颜时红亦时白。
一市围观不相识,颇说近来无此客。
现代解析
这首诗词描绘了作者与朋友在天桥饮酒的畅快场景,表达了他们洒脱不羁的生活态度和对友情的珍视。
首先,作者开篇就说自己写书并不是为了流传千古,而是为了抒发内心的豪情。他出门也不去追逐那些永恒的忧愁,只是登上高楼,放眼远眺。这种态度展现了他对生活的随意和对世俗名利的超脱。
接着,作者和朋友在天桥酒楼前饮酒,昨天的苦闷在今天终于得到了释放。他们畅饮,彼此陪伴,作者劝朋友不要为三十岁的烦恼而担忧,因为二十岁的时光已经过去,但他们的友情依然如初。这里可以看出作者对友情的珍视和对时光流逝的淡然。
诗中还描绘了酒楼中的热闹场景,其他客人都在尽情饮酒,而作者却独自躺着,没有喝完酒就掷下铜钱。他感叹座中没有人认识他们这两个少年,虽然他们在江南江北都没有田地,但依然能享受当下的快乐。
酒越喝越多,作者和朋友的心情也越来越好,他们互相陪伴,仿佛春天的小鸟也在为他们助兴。从城门楼上看出去,春光明媚,鸟鸣声缓缓传来,远处的山色与天际相连,作者感叹自己的目光太短,无法看尽这美景。
最后,作者说今天白天的饮酒比夜晚的清吟更有意思,酒虽然喝完了,但他们的心情依然未尽。两人心意相通,醉颜时而红时而白,周围的市民围观却不认识他们,甚至有人说很久没有见过这样的客人了。
整首诗词充满了豪放与洒脱,作者和朋友在饮酒中忘却了烦恼,享受当下的快乐。他们不在乎世俗的眼光,只在意彼此的陪伴和对生活的热爱。这种豁达的态度和对友情的珍视,正是这首诗词的魅力所在。
洪亮吉
洪亮吉(1746~1809)清代经学家、文学家。初名莲,又名礼吉,字君直,一字稚存,号北江,晚号更生居士。阳湖(今江苏常州)人,籍贯安徽歙县。乾隆五十五年科举榜眼,授编修。嘉庆四年,上书军机王大臣言事,极论时弊,免死戍伊犁。次年诏以“罪亮吉后,言事者日少”,释还。居家十年而卒。文工骈体,与孔广森并肩,学术长于舆地。洪亮吉论人口增长过速之害,实为近代人口学说之先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