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解析
这首诗词描绘了诗人与好友李紫澜分别时的情感,同时也表达了对其他几位友人的思念和敬仰。
首先,诗人称赞李紫澜有着古人般的高尚品性,他的气质如同冰雪般纯净无瑕。这里用“冰雪”来形容李紫澜的品性,既突出了他的高洁,又给人一种清新脱俗的感觉。
接着,诗人回忆了与李紫澜在一起的时光。他们常常在退朝后一起饮酒,或在月光下下棋。这些细节展现了两人深厚的友谊和悠闲自在的生活情趣。
然后,诗人提到了另外三位友人:冯子、徐陵和方山。冯子(方寅)以弹铗(一种乐器)闻名,徐陵则以善于写诗著称(电发是徐陵的字)。诗人通过这两句话,不仅表达了对这些友人才华的赞赏,也暗示了他们各自的特长和个性。
最后,诗人感叹道,一旦分别在即,心中难免感到凄凉。这里的“歧路”象征着人生的分岔口,暗示了分别的无奈和伤感。“那得不凄其”则直接表达了诗人内心的哀愁。
总的来说,这首诗词通过细腻的描写和真挚的情感,展现了诗人与友人之间的深厚情谊,以及分别时的无奈与伤感。诗中既有对友人品性和才华的赞美,也有对过去美好时光的怀念,读来令人动容。
吴雯
(1644—1704)山西蒲州人,字天章,号莲洋。诗得王士祯揄扬,声名大噪。康熙十八年举博学鸿词,未中。有《莲洋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