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所思(四月三十零点)
有所思兮心烦劳。
言迩兮意遥,面相亲兮心如逃,岂必瀚海之涉兮登太阿之高。
苟隔之远兮或多方而排消,唯近不可避兮乃愈酷于煎熬。
譬声在耳,势不能抛;
譬痒在体,畴能不搔;
如影之系形,徒穷逐而空跑。
嗟此心之忉忉。
我思君兮正郁陶。
言迩兮意遥,面相亲兮心如逃,岂必瀚海之涉兮登太阿之高。
苟隔之远兮或多方而排消,唯近不可避兮乃愈酷于煎熬。
譬声在耳,势不能抛;
譬痒在体,畴能不搔;
如影之系形,徒穷逐而空跑。
嗟此心之忉忉。
我思君兮正郁陶。
现代解析
这首诗描绘了一段深沉的情感经历,表达了思念之情的复杂和难以排解。下面是对这首诗进行的通俗易懂的分析:
诗歌开篇直接点出了内心的烦恼和不安,表达了思念的对象虽然近在眼前,却仿佛遥不可及的心境。这里的“言迩兮意遥”意味着即便是在对方的面前,心中却有着难以靠近的距离。
“岂必瀚海之涉兮登太阿之高”用了两个比喻来说明距离的问题。瀚海是指浩瀚的大海,登上太阿则暗示攀登到高山之巅。这两句话侧面表达了一种即使物理距离并不远,心理上的隔阂依旧难以跨越。
“苟隔之远兮或多方而排消,唯近不可避兮乃愈酷于煎熬”进一步描述了尽管物理距离并不遥远,但内心的隔阂却使得彼此间的交流变得更加困难和痛苦。即使在对方的身边,内心依旧感受到煎熬和不安。
接下来,“譬声在耳,势不能抛;譬痒在体,畴能不搔”以两个常见的生活现象进行类比:声音入耳,不能听之不见;痒感在皮肤上,不能不去挠。这两个比喻生动地描绘了思念之苦无法逃避,就像痒感一样,即使不挠也难以摆脱。
“如影之系形,徒穷逐而空跑”用影子与形体的关系作比喻,说明思念之情就像是影子紧紧跟随形体,无论怎么努力追赶,也无法逃离。这里用形象的比喻描绘了思念之苦的无奈与徒劳。
最后,“嗟此心之忉忉。我思君兮正郁陶”以感叹句结束全诗,表达了诗人内心深处的忧伤和痛苦。这里直接表达了诗人深深的思念之情和内心的郁结。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生动的比喻和生动的语言,展示了思念之苦无法逃避的无奈和煎熬,使读者能深深体会到诗人的内心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