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解析
这首诗词描绘了一个秋日傍晚的宁静场景,通过细腻的观察和简洁的语言,传达出诗人内心的孤寂与对自然的深情。
首先,诗中提到了“田田荷叶作老色”,这里的“田田”形容荷叶茂盛的样子,而“老色”则暗示荷叶已经不再翠绿,显得有些枯黄。这描绘了秋天荷叶的沧桑感,给人一种时光流逝的无奈。
接下来,“楚楚菊丛生细香”中的“楚楚”形容菊花娇美而清秀,“细香”则是指菊花散发出的淡淡香气。这句诗通过菊花的美和香气,进一步渲染了秋天的氛围,同时也让人感受到一种宁静与淡雅。
第三句“落日空山归鸟尽”描绘了日落的景象:太阳渐渐西沉,空荡荡的山中,鸟儿也都归巢了。这里的“空山”和“归鸟尽”营造出一种孤独与寂静的氛围,仿佛整个世界都安静了下来,只剩下诗人自己。
最后一句“扶筇独自到池塘”中的“扶筇”是指拄着拐杖,这句诗写诗人独自一人拄着拐杖,缓步走向池塘。这里的“独自”进一步强调了诗人的孤独感,而“到池塘”则暗示他想要亲近自然,寻找心灵的慰藉。
整首诗词通过对秋天景象的描绘,展现了诗人内心的孤寂与对自然的依恋。诗人通过荷叶、菊花、落日、归鸟等意象,巧妙地传达了时光流逝、孤独寂寞的情感,同时也表达了他对宁静生活的向往和对自然的热爱。诗词语言简洁,意境深远,读来令人感同身受,仿佛置身于那个秋日傍晚的静谧之中。
孙应时
(1154—1206)绍兴馀姚人,字季和,号烛湖居士。孙介子。师事陆九渊。孝宗淳熙二年进士。授黄岩尉,为常平使者朱熹所重,与定交。丘崇帅蜀,辟入制幕,尝策言吴曦将叛。徙知常熟,秩满,郡守以私恨诬其负仓粟三千斛而捃摭之,市民竟为代偿,守益怒,坐贬秩。宁宗开禧二年起判邵武军,未赴而卒。有《烛湖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