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一月十四日夜

梦回何处觅慈亲,白发萧条想像真。
貌瘦应知缘疾久,心伤仍是为家贫。
空悲霜露魂千古,虚掇科名子四人。
五鼎三牲何所益,难从泉下问前因。

现代解析

这首诗写的是一个失去母亲的儿子在深夜思念亡母的悲痛心情,语言朴实却情感浓烈。

第一句"梦回何处觅慈亲"直接点明主题:梦中醒来想找母亲,却不知去哪里找。这种失落感很多人都有共鸣。"白发萧条想像真"写母亲生前的样子——白发稀疏,面容憔悴,诗人闭眼就能清晰想起。

中间四句具体描写母亲的辛苦:因为长期生病所以身形消瘦,因为家境贫寒而内心忧愁。"空悲霜露魂千古"说母亲已经去世多年,"虚掇科名子四人"看似写四个儿子都考取功名(这是古代母亲最大的骄傲),但用"虚"字暗示这些成就母亲已经看不到了。

最后两句最扎心:就算现在能用最丰盛的祭品(五鼎三牲是古代最高规格祭祀),又有什么用呢?已经没法去黄泉之下问母亲生前过得好不好了。这种"子欲养而亲不待"的遗憾,至今仍能打动人心。

全诗没有华丽辞藻,就像深夜对着母亲照片自言自语,每句话都带着眼泪。特别是最后那个无解的问题,把失去至亲后那种无处寄托的思念写得淋漓尽致。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