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州奉寄襄阳裴相公

悠悠世路自浮沈,岂问(一作闻)仁贤待物心。
最忆过时留宴处,艳歌催酒后亭深。

现代解析

这首诗表达了作者在漫漫人生路上经历起伏的感慨,以及对过去美好时光的怀念。诗的开头,作者感叹人生的道路充满了未知与变化,人的命运时而浮起,时而沉落。他并没有过多地去思考那些仁德贤能的人如何看待世事,而是更多地沉浸在自己的回忆中。

接下来,作者回忆起曾经在某个地方与友人共度的美好时光。那是一个宴会的场景,歌声悠扬,酒香四溢,大家在深亭中畅饮,欢笑不断。这段回忆让作者倍感珍惜,也让他对过去的时光产生了深深的怀念。

这首诗的魅力在于它通过简单的语言,描绘了人生的无常与对美好回忆的珍视。作者没有用复杂的修辞,而是通过平实的叙述,让读者感受到他在经历人生起伏后的淡然与对友情的留恋。这种情感既真实又贴近生活,容易引起读者的共鸣。

吕温

吕温(771~811) 字和叔,又字化光,唐河中(今永济市)人。德宗贞元十四年(798)进士,次年又中博学宏词科,授集贤殿校书郎。贞元十九年(803),得王叔文推荐任左拾遗。贞元二十年夏,以侍御史为入蕃副使,在吐蕃滞留经年。顺宗即位,王叔文用事,他因在蕃中,未能参与“永贞革新”。永贞元年 (805)秋,使还,转户部员外郎。历司封员外郎、刑部郎中。元和三年 (808)秋,因与宰相李吉甫有隙,贬道州刺史,后徙衡州,甚有政声,世称“吕衡州”。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