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虫

兴至有时心似童,特来四处看昆虫。
悬枝筑宅怜蜂巧,缝叶为巢叹蚁聪。
身小蹦高怔蚱蜢,足多行笨笑蜈蚣。
自归林下无它念,常放形骸草莽中。

现代解析

这首诗《看虫》通过描绘作者观察昆虫的情景,展现了回归自然、放松身心的生活态度。

首先,诗的开头“兴至有时心似童”表达了作者在某个时刻突然兴致高涨,内心像孩子一样充满好奇。这种心态让他决定“特来四处看昆虫”,主动去观察周围的小生命。

接下来,作者具体描述了几种昆虫的行为:“悬枝筑宅怜蜂巧”说的是蜜蜂在树枝上建造精巧的蜂巢,作者对此感到赞叹;“缝叶为巢叹蚁聪”则描绘了蚂蚁用叶子缝制巢穴的聪明才智,作者同样为之感叹。这两句不仅展示了昆虫的智慧,也反映了作者对自然界的细致观察和欣赏。

“身小蹦高怔蚱蜢”写的是蚱蜢虽然体型小,但跳跃能力惊人,作者对此感到惊讶;“足多行笨笑蜈蚣”则描绘了蜈蚣虽然有很多腿,但行走起来却显得笨拙,作者对此感到好笑。这两句通过对比,生动地展现了不同昆虫的特点。

最后,“自归林下无它念,常放形骸草莽中”点明了作者回归自然后的心境。他放下了一切杂念,尽情地在大自然中放松自己,享受与昆虫为伴的简单生活。

总的来说,这首诗通过细腻的观察和生动的描写,传达了作者对自然的热爱和对简单生活的向往。它告诉我们,生活中不妨放慢脚步,像孩子一样保持好奇心,去发现身边的小美好,这样不仅能丰富我们的内心世界,还能让我们在繁忙的生活中找到一片宁静的天地。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