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闻① 其二

洞庭湖与堤对峙,终古之争无终始。
圣人识水如识陆,植林其间有深曲。
水固残贼而暴强,过林及堤力已僵。
书记之智过圣人,有权自古万事能,旦令斫林暮林平。
昨暮林平旦水至,昨暮为人旦水蛭。

现代解析

这首诗用洞庭湖和堤坝的对抗,比喻人与自然的关系,充满讽刺和警示。

开头说洞庭湖和堤坝永远在对抗,就像一场没有尽头的拉锯战。"圣人"懂得治水要像了解陆地一样,在中间种树形成缓冲带——树木能削弱水的冲击力,等洪水冲到堤坝时就没劲了。这里用"残贼""暴强"形容水的破坏力,就像凶恶的强盗。

转折出现在"书记"(官员)登场,他自以为比圣人聪明,觉得权力能解决一切,下令砍光树林。结果讽刺的画面出现了:头天晚上刚砍完树,第二天早上洪水就来了。最后两句最扎心——昨晚堤坝后还是人类的家园,今早就变成水蛭(吸血虫)的领地,暗指人类家园被洪水吞噬。

全诗像一则寓言:用砍树招灾的故事,讽刺官僚滥用权力、违背自然规律的行为。那些自以为"万事能"的决策者,往往带来灾难性后果。诗人用"水蛭"这种令人不适的意象,让读者直观感受到破坏生态的恶果。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