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秋述怀倒前韵三首 其三

黄甲声名旧日占,谁论寸晷与风檐。
鬓随金井梧桐老,梦忆红绫饼餤甜。
巨浪排空银阙涌,远山过两翠眉纤。
秋光惹动思乡意,一度登楼一捲帘。

现代解析

这首诗描绘了一位老者在秋日里的感怀,语言平实却情感真挚。

前两句写老者回忆年轻时科举高中的荣耀,说当年金榜题名的风光已成往事,如今谁还会在意那些在考场奋笔疾书的艰辛岁月呢?这里用"黄甲"代指进士及第,"寸晷与风檐"比喻科举考试的紧张环境。

中间四句用生动的画面展现秋景:梧桐叶落暗示自己白发渐生,梦见当年朝廷赏赐的甜饼勾起回忆;接着笔锋转向窗外壮阔的自然景象——如银浪翻滚的云海,雨后如女子黛眉的远山。这些景象既写实又暗含情感,汹涌的浪花像翻滚的思绪,纤细的山影似含愁的眉眼。

最后两句点明主题:这满眼秋光勾起了思乡之情,每次登楼远眺都要卷起帘子久久凝望。一个"惹"字巧妙地把秋景拟人化,好像秋天故意撩动游子的心弦;而重复的"一"字,则强化了老者反复思乡的动作,让读者感受到他难以排解的乡愁。

全诗就像一组电影镜头,从记忆闪回到现实景物,最后定格在倚窗远望的身影,通过今昔对比和情景交融,把老年人对功名往事的淡泊与对故乡的深切思念表达得含蓄动人。

于谦

于谦(1398年5月13日-1457年2月16日),字廷益,号节庵,官至少保,世称于少保。汉族,明朝浙江承宣布政使司杭州钱塘县人。因参与平定汉王朱高煦谋反有功,得到明宣宗器重,担任明朝山西河南巡抚。明英宗时期,因得罪王振下狱,后释放,起为兵部侍郎。土木之变后英宗被俘,郕王朱祁钰监国,擢兵部尚书。于谦力排南迁之议,决策守京师,与诸大臣请郕王即位。瓦剌兵逼京师,督战,击退之。论功加封少保,总督军务,终迫也先遣使议和,使英宗得归。天顺元年因“谋逆”罪被冤杀。谥曰忠肃。有《于忠肃集》。于谦与岳飞、张煌言并称“西湖三杰”。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