延福寺

阅世岩松古,随人径藓斑。
楼台云冉冉,沙石水潺潺。
兴出崎岖外,身行杳霭间。
通天知有路,一笑槛前山。

现代解析

这首《延福寺》描绘了一座古寺及其周围的自然景色,给人一种宁静而深远的感受。让我们来逐句分析,看看它如何通过生动的意象传达出作者的情感与思考。

首联“阅世岩松古,随人径藓斑。”意思是经历了岁月的风霜,岩石上的松树显得非常古老;小径两旁的苔藓也显得斑驳陆离。这里通过“岩松”和“苔藓”两种自然元素,展现了时间的流逝和大自然的变迁,给人以历史的沧桑感。

颔联“楼台云冉冉,沙石水潺潺。”描述了寺庙中的楼台随着云雾的起落而显得时隐时现,沙石间流淌的溪水发出潺潺的声音。这幅画面给人一种宁静、淡雅的感觉,仿佛置身于世外桃源,远离尘嚣。

颈联“兴出崎岖外,身行杳霭间。”表达了一种超越世俗束缚、追求心灵自由的精神状态。作者似乎在说,心灵的愉悦和自由可以在崎岖不平的自然环境中找到,即便是身处云雾缭绕的神秘空间。

尾联“通天知有路,一笑槛前山。”意思是虽然想要探寻通往天际的道路,但在槛前的山峦前却只能一笑置之。这里蕴含着一种对人生哲理的思考,表达了作者对自然美景的敬仰,以及面对未知与挑战时的乐观态度。

整首诗通过细腻的自然描写,展现了一种超脱尘世、向往自然的精神追求。它既是对延福寺美景的赞美,也是诗人内心世界的一种外化表达,反映了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美好愿景。

谢谔

谢谔(1121~1194),字昌国,号艮斋,一说定斋,人称艮斋先生、桂山先生,新喻(今属江西)人。绍兴二十七年进士。历官乐安尉、吉州录事参军、知分宜县、监察御史、御史中丞、工部尚书,以提举太平兴国宫而归,皆有惠政,尝学于郭雍,传程颐之学,教弟子数百人,重躬行,有文集。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