摸鱼儿 莼
惹江东、季鹰归去,只三泖五湖路。
年年惯做秋风伴,碧缕愁牵烟雾。
愁何莫。
君不见、霜摧菰米莲房露。
留伊少住。
恰鲈脍方残,霜柑又好,一样系情处。
堪惊也,惟有波漂蘋末。
那禁几番风雨。
还从碧涧忆莼羹,脂滑晶莹无数。
休回顾。
君不见、芦花瑟瑟迷寒渚。
犹闻人语。
问食品厨娘,银丝冰缕,应为尔添箸。
年年惯做秋风伴,碧缕愁牵烟雾。
愁何莫。
君不见、霜摧菰米莲房露。
留伊少住。
恰鲈脍方残,霜柑又好,一样系情处。
堪惊也,惟有波漂蘋末。
那禁几番风雨。
还从碧涧忆莼羹,脂滑晶莹无数。
休回顾。
君不见、芦花瑟瑟迷寒渚。
犹闻人语。
问食品厨娘,银丝冰缕,应为尔添箸。
现代解析
这首《摸鱼儿·莼》以江南水乡常见的莼菜为切入点,通过细腻的描写和情感抒发,展现了诗人对家乡风物的眷恋和人生感慨。
全词可分为三个层次:
1. 莼菜引发的乡愁(上片)
开篇用晋代张翰(季鹰)因思念家乡莼羹鲈脍而辞官归隐的典故,点明莼菜承载的思乡之情。接着描写莼菜"碧缕"(翠绿的细丝)在秋风中摇曳,像被愁绪缠绕,又通过"霜摧菰米"等意象暗示时光流逝。最后用鲈鱼、柑橘等江南美味并列,强化莼菜作为情感载体的特殊意义。
2. 风雨飘摇的感慨(下片前半)
笔锋转向人生无常的感叹。用浮萍(蘋末)在风雨中飘零比喻人生际遇,而晶莹的莼羹成为动荡中令人怀念的安稳记忆。"脂滑晶莹"的描写既写实又富有象征意味,暗示纯净美好的事物难以长存。
3. 人间烟火的温暖(结尾)
最后回到日常生活场景:寒风中隐约听到人们谈论莼菜的美味,厨娘准备将洁白的莼丝(银丝冰缕)盛入碗中。这个充满烟火气的结尾,与前面的愁思形成反差,传递出"再深的感慨终要回归生活"的豁达。
艺术特色:
- 善用江南意象(莼菜、鲈鱼、菰米、芦花)构建画面感
- 通过饮食小事寄托深沉情感,体现"寻常事物见真章"的创作手法
- "君不见"的重复使用增强抒情力度,像在与读者对话
- 结尾从宏大感慨落回具体场景,余味悠长
这首词的魅力在于将普通的食材升华为情感符号,让读者在江南水乡的风物画中,感受到时光流逝的惆怅与人间烟火的慰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