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解析
《秋兴五首 其五》这首诗是唐代诗人杜甫的作品,通过秋天的景物和诗人自己的感受,表达了他长期在外漂泊的孤寂和对未来的忧虑。
首句“弊裘已畏早寒侵”,意思是诗人穿着破旧的裘衣,已感觉到秋天的寒冷。这既是对天气的描述,也暗含着诗人生活的困窘和内心的凄凉。
“岁月祇惊久客心”意味着时间流逝,诗人已在异乡漂泊许久,心中充满了对时光飞逝的感慨和对家的思念。
“莫倚长卿能作赋,始知李子故多金”两句比较复杂,这里借用古人的典故。长卿是汉代文学家司马相如的字,他擅长写赋;李子则代指李龟年,相传他是唐朝著名的音乐家,但却生活贫困。这两句的大致意思是不要依赖别人的才华或财富来获得安全感,因为才华和财富并不能解决一切问题。
“天门守虎星辰冷,云气从龙雾雨深”描绘了一幅神秘而寒冷的画面:天门处守卫着猛虎,星光显得冷淡,云气中仿佛有龙在翻腾,带来浓重的雾雨。这既是对自然景象的描写,也象征着诗人内心的不平静和对未来的不确定感。
“直北关山时极目,背人聊复短长吟”描绘了诗人极目远眺直北方向的关山景象,孤独地吟咏着短长诗句。这句话表达了诗人在面对自然美景时,内心仍然感到孤寂和不舍。
整首诗通过秋天的景色和诗人的心境,反映了诗人长期漂泊在外的孤独感和对未来的担忧,同时也表现了诗人的文人气质和对自然美景的感慨。
傅若金
傅若金(1303—1342) 字与砺,一字汝砺,元代新喻官塘(今江西新余市渝水区下村镇塘里村)人。少贫,学徒编席,受业范椁之门,游食百家,发愤读书,刻苦自学。后以布衣至京师,数日之间,词章传诵。虞集、揭傒斯称赏,以异才荐于朝廷。元顺帝三年(1335),傅若金奉命以参佐出使安南(今越南),当时情况复杂,若金应付自如,任务完成出色。安南馆宾以姬,若金却之去,并赋诗以言节操。欧阳玄赞其“以能诗名中国,以能使名远夷”。 归后任广州路学教授,年四十而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