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地楼夜集图

溪山最佳处,细路转丹樾。
渐升坡陀高,远见飞闼豁。
禽声正相乐,花事亦未歇。
良友期适来,游踪兴难遏。
摩碑访遗宫,瀹茗到禅窟。
归途屐折齿,列坐烛见跋。
玉山一时颓,金盏十分凸。
分手即席间,怀人忽天末。
题诗补前尘,对画慰中渴。
忆从婪尾花,看到当头月。

诗意解析(由AI总结)

这首诗描绘了一群好友在山野间游玩、聚会的情景,充满了自然之美和友情的温暖。

开头写景:诗人先带我们走进溪山最美的地方,沿着小路穿过红色树丛,爬上山坡后视野豁然开朗。这里鸟鸣悦耳,花开正盛,为后面的聚会铺垫了美好的自然环境。

好友相聚:朋友们如约而至,大家兴致勃勃地游玩。他们一起研究古碑、探访寺庙、品茶谈天,玩得十分尽兴。用"屐折齿"(木鞋齿都磨断了)这个细节,生动表现了他们走了很多路。

欢乐聚会:晚上点起蜡烛继续聚会,大家开怀畅饮。"玉山颓"形容人醉倒的样子,"金盏凸"写酒杯斟满的状态,用形象的语言展现了热闹的饮酒场面。

离别思念:聚会结束后,朋友们各自散去,诗人开始怀念这段美好时光。最后通过"题诗补前尘,对画慰中渴"表达了他用诗歌记录这段回忆,用画作来缓解思念之情。

时间跨度:从"婪尾花"(春末)到"当头月"(夜晚),既交代了季节,也表现了他们从白天玩到深夜的时间过程。

全诗用平实的语言展现了三个亮点:一是对自然美景的生动描写,二是朋友间真挚的情谊,三是通过具体细节(折齿的木鞋、醉倒的样子等)让场景活灵活现。诗人没有刻意使用深奥的词汇,而是用日常可见的事物,让读者能直观感受到那份快乐和温馨。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