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解析
这首诗词是送别一位名叫刁繹的朋友,他将从龙舒出发去青城担任官职。诗人通过描绘旅途的艰辛和离别的愁绪,表达了对朋友的祝福和思念。
首先,诗人提到刁繹离开“群舒国”,即东边的龙舒,向西跨越“二剑天”,指的是险峻的剑门关。这里用地理位置的变换,暗示了旅途的遥远和艰辛。
接着,诗人称赞刁繹的才华,说他像古代的文人一样才高八斗,能够胜任重要的文书工作。同时,也期待他在青城能够像古代的贤臣一样,推行善政,使百姓安居乐业。
然后,诗人用“莋马征蹄苦”来形容旅途的辛苦,马儿长途跋涉,蹄子都磨破了。而“严鸡瑞羽鲜”则是一种象征,意味着刁繹的前途光明,像羽毛鲜艳的雄鸡一样,预示着好运和成功。
最后,诗人提到“离愁知远近”,虽然两人相隔万里,但离别的愁绪却无法用距离来衡量。刁繹的旅程将一直延伸到“桥边”,这里的“桥”可能是指成都的万里桥,象征着他最终到达目的地。
总的来说,这首诗词通过描绘旅途、赞美才华和表达离别之情,展现了诗人对朋友的真挚情感和美好祝愿。它不仅是一首送别诗,更是一幅充满友情和希望的画卷。
宋庠
宋庠(xiáng)(996年—1066年),初名郊,字伯庠,入仕后改名庠,更字公序。北宋文学家,工部尚书宋祁之兄。祖籍安州安陆,后迁居开封府雍丘县双塔乡。 天圣二年(1024年),宋庠状元及第,成为“连中三元”(乡试、会试、殿试均第一)之人。官至兵部侍郎、同平章事,以司空、郑国公致仕。治平三年(1066年),宋庠去世,年七十一。追赠太尉兼侍中,谥号“元献”(一作元宪),英宗亲题其碑首为“忠规德范之碑”。宋庠与弟宋祁并有文名,时称“二宋”。诗多秾丽之作,著有《宋元宪集》、《国语补音》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