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公载子乾吉卿送泉翁北上返棹石门

杜若青青闻榜歌,佳期南浦怅如何。风声夜起潮侵岸,天色平临斗在波。

威凤渐知随日辇,冥鸿犹自避云罗。扁舟渺渺堪乘兴,况听袁郎雅咏多。

现代解析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送别友人北上时的江边景象,充满了离愁与对友人前程的祝福。

开篇用"杜若青青"(一种香草)和"榜歌"(船夫号子)营造出春意盎然的送别氛围,但"怅如何"三字立刻点出不舍之情。南浦是古诗中常见的送别地点,这里暗含典故。

第三四句写夜间江景:风声潮水拍打岸边,星光倒映在波涛中。这两句看似写景,实则用动荡的江水暗示离别时起伏的心绪。"斗"指北斗星,既写实景又暗喻友人将向北方远行。

五六句用对比手法:友人如凤凰追随帝王车驾("日辇"指皇帝车驾),将得重用;而自己像大雁躲避罗网般选择归隐。通过"威凤"与"冥鸿"的意象对比,既赞美友人仕途光明,又表明自己淡泊名利的态度。

结尾转为豁达:说这小船正好供我们尽兴,更何况还能听到袁郎(指同行的袁姓友人)吟诵雅诗。最后两句突然转为轻快,把离别的沉重化解为文人雅士的潇洒意趣,展现出豁达胸襟。

全诗情感起伏有致,从春江送别的惆怅,到对仕隐选择的思考,最后以文人雅趣作结,把常见的送别题材写出了新意境。诗中"潮侵岸"、"斗在波"等意象既生动又含蓄,体现了明代诗歌融情于景的典型特点。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