念奴娇(登报国寺塔)
帝城佳丽,给孤园、更有浮屠七级。
旷士高标星汉近,飞起王乔双舄。
少昊清秋,羲和红日,回首苍梧碧。
随阳去雁,槛边阵阵回翼。
遥想杜甫高岑,慈恩寺里,象教冥搜迹。
今古登临同此意,暂向化城休息。
作赋凭高西山头,积翠影当窗入。
料他尘界,绣轩文毂相击。
旷士高标星汉近,飞起王乔双舄。
少昊清秋,羲和红日,回首苍梧碧。
随阳去雁,槛边阵阵回翼。
遥想杜甫高岑,慈恩寺里,象教冥搜迹。
今古登临同此意,暂向化城休息。
作赋凭高西山头,积翠影当窗入。
料他尘界,绣轩文毂相击。
现代解析
这首词描绘了作者登上报国寺塔时的所见所感,充满了壮阔的意境和深沉的历史感慨。
开篇"帝城佳丽"点明地点——繁华的京城,而"浮屠七级"则指高耸的佛塔。作者以"旷士"自比,站在塔顶仿佛能触摸星辰,借用仙人王乔乘双舄(鞋子)飞升的典故,表达登高时的飘飘欲仙之感。
接着用"少昊"(秋神)、"羲和"(日神)等神话意象,展现秋日晴空下远眺的壮丽景色:红日高悬,远山苍翠,大雁南飞。这些自然景象的描写既真实又充满神话色彩。
下阕转入怀古,联想到杜甫、高适、岑参等唐代诗人曾在慈恩寺塔题诗的往事。作者感慨古今登高者心意相通,都在寻找精神寄托。"化城"是佛教用语,指暂时休憩的幻境,暗示人生如旅,需要这样的高处来获得心灵慰藉。
最后"西山积翠"的实景与"尘界"(俗世)的喧嚣形成对比:塔上是宁静超脱的,而塔下是车马往来的繁华世界。这种对比突出了作者超然物外的人生态度。
全词最动人的是将登高远眺的畅快、怀古幽思的深沉、以及对世俗的超脱完美融合。通过神话典故和历史联想,把一次普通的登高体验升华为对人生境界的思考,展现了传统文人"登高必赋"的文化情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