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解析
这首诗是哀悼英宗皇帝的挽词,用典雅的语言歌颂了皇帝的品德和功绩。
开头两句写皇帝继位时万众欢庆,因为百姓拥戴这位贤明的君主。诗中用“恭俭敦尧德”形容他像古代圣君尧一样节俭仁厚,“忧勤损舜年”则说皇帝像舜一样为国事操劳,甚至缩短了自己的寿命,突出他的勤政爱民。
“象耕苍野地,龙御鼎湖天”这两句用神话典故:传说舜死后,大象为他耕地;黄帝乘龙升天于鼎湖。这里暗指英宗皇帝的离世,但用神话意象赋予其神圣色彩,表达对他的敬仰。
最后两句写皇帝获得尊贵的谥号(“宣英”),他的伟大功绩被载入史册(“信编”),流芳后世。整首诗通过历史典故和庄重的语言,既表达哀思,又歌颂了皇帝的贤德与功业,展现了传统挽词的典雅与深情。
文彦博
(1006—1097)汾州介休人,字宽夫。仁宗天圣五年进士。累迁殿中侍御史。庆历七年,任枢密副使、参知政事。以镇压贝州王则起义,拜同中书门下平章事。皇祐三年被劾罢相,出知许、青、永兴等州军。至和二年复相。嘉祐三年,出判河南等地,封潞国公。神宗朝,反对王安石变法,极论市易损国体,惹民怨,出判大名、河南府。元丰六年以太师致仕。哲宗元祐初,因司马光荐,为平章军国重事。五年,复致仕。历仕四朝,任将相五十年。卒谥忠烈。有《潞公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