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上秋日
南山雨初霁,东岸夕阳明。
搘筇立回塘,顿觉耳目清。
臯鹤知秋意,唳风三四声。
红蓼弄秋色,纷纷满前汀。
柳径孤烟白,渔村野水平。
兴尽独自归,寥寥掩柴扃。
新月为吾上,庭蝉为吾鸣。
吾生本无事,对此堪怡情。
搘筇立回塘,顿觉耳目清。
臯鹤知秋意,唳风三四声。
红蓼弄秋色,纷纷满前汀。
柳径孤烟白,渔村野水平。
兴尽独自归,寥寥掩柴扃。
新月为吾上,庭蝉为吾鸣。
吾生本无事,对此堪怡情。
现代解析
这首诗描绘了一个宁静悠闲的秋日湖畔景象,展现了诗人与自然融为一体的惬意心情。
开篇用"南山雨停""东岸夕阳"勾勒出雨后天晴的傍晚,阳光洒在湖面上的温暖画面。诗人拄着竹杖站在池塘边,顿时感觉耳目一新,说明大自然能洗涤人的心灵。
中间部分用一系列生动的自然意象:鹤鸣秋风、红蓼摇曳、柳径炊烟、渔村水影,这些景物都带着浓浓的秋意。特别是"红蓼弄秋色"的"弄"字,把植物拟人化了,仿佛红蓼在调皮地展示秋天的色彩。
最后诗人独自尽兴而归,回到简朴的家中。这时新月升起,庭中蝉鸣,诗人感叹自己的生活本来就很悠闲,面对这样的景致更是心情愉悦。全诗透露出一种知足常乐、随遇而安的生活态度。
整首诗就像一幅水墨画,用简练的笔触描绘出秋天湖边的宁静美景,同时表达了诗人淡泊名利、享受自然的生活哲学。读来让人仿佛也置身于那个雨过天晴的秋日傍晚,感受到大自然的清新与美好。
释智圆
释智圆(976~1022),字无外,自号中庸子,或称潜夫,俗家姓徐,钱塘(今浙江杭州)人,宋初天台宗山外派重要的诗文僧。他隐居西湖孤山多年而卒,后人因称其为“孤山法师”。释智圆虽为佛徒,但颇爱好儒学,喜为诗文,是唐中叶至宋初儒释道三家学说相互渗透的时代潮流下,致力于儒释相通的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