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解析
这首诗描绘了一位古代隐居的高人,方干,他的故居在经照湖畔。诗人通过对方干旧居的描写,表达了对这位高人未能施展才华的惋惜和对理想君主的渴望。
首句“磻溪垂钓者,终得展其才”提到了历史上一位著名的隐士姜太公,他在磻溪垂钓,最终被周文王发现并重用,帮助周朝建立了基业。诗人用这个典故来比喻方干,说明他最终还是有机会展现自己的才华。
接下来,“何事先生隐,不逢明主来”表达了诗人对方干未能遇到赏识他的君主的叹息。这里“明主”指的是能够发现并重用人才的君王,方干的才华未能被发现,这让人感到遗憾。
“泉声秋雨歇,月色夜云开”则是对方干旧居环境的描写。泉声在秋雨停止后更加清晰,夜间的月光照亮了被云雾笼罩的天空,这样的环境让诗人感到宁静和凄凉。
最后,“对此空惆怅,吟魂早晚回”表达了诗人对方干的怀念和遗憾之情。诗人认为,看到这样的景色,自己会更加怀念方干的才华,希望能有办法让他的灵魂早日回到这里。
总的来说,这首诗通过对方干旧居的描绘,表达了对未能被发现的才华的惋惜,同时也寄托了诗人对理想君主和人才得到重用的渴望。
释智圆
释智圆(976~1022),字无外,自号中庸子,或称潜夫,俗家姓徐,钱塘(今浙江杭州)人,宋初天台宗山外派重要的诗文僧。他隐居西湖孤山多年而卒,后人因称其为“孤山法师”。释智圆虽为佛徒,但颇爱好儒学,喜为诗文,是唐中叶至宋初儒释道三家学说相互渗透的时代潮流下,致力于儒释相通的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