瑞应麒麟诗六章章十句

猗欤祥麟,其祥曷徵。维皇继统,万邦咸宁。诞敷德泽,丕昭文明。

至和旁达,海岳效灵。曰惟盛时,兆此嘉祯。

维麟昭昭,四灵之首。精孕玄枵,世不恒有。羲轩以降,成康其后。

爰暨我皇,斯乃云觏。何以致之,圣德之厚。

麟之为麟,具此众体。有麇其身,有牛其尾。既龙其颅,亦马其趾。

彼兽之凡,莫之与比。春秋所书,周诗攸美。

维麟之德,厥具匪常。怀仁之慈,抱义之刚。步中规圆,亦协矩方。

生物不食,生草弗伤。有畅厥音,协宫谐商。

维麟之生,于彼海岛。和气所钟,逢世熙皞。莫高匪天,弗爱其道。

莫厚匪地,弗爱其宝。式昭皇仁,如天覆帱。

维麟之来,献于丹陛。百辟交欢,同睹上瑞。咸曰兹麟,圣德所致。

天毓祯祥,以隆至治。圣寿齐天,宝祚万世。

现代解析

这首《瑞应麒麟诗》是古代臣子为歌颂皇帝仁德而作的赞美诗,全诗用麒麟这种传说中的祥瑞之兽来比喻明君的德行。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角度来理解:

1. 结构清晰
全诗六章,像六个层层递进的镜头:
- 第一章总写麒麟出现象征天下太平
- 第二章说麒麟罕见,只有圣君时代才会现身
- 第三章详细描写麒麟奇特的外貌(麋鹿身、牛尾、龙头、马蹄)
- 第四章赞美麒麟的品德(仁慈、正直、不伤生灵)
- 第五章说麒麟来自祥和的海岛,喻指皇恩如天地般广大
- 第六章描写百官亲眼见证祥瑞的场面

2. 核心比喻
诗人把麒麟当作"帝王品德检测仪"——只有遇到圣明君主,这种神兽才会出现。诗中反复强调"圣德所致",就像现代人说"好政策引来金凤凰"。

3. 古代祥瑞文化
古人相信特殊动物出现是上天对统治者的评分:
- 麒麟温和(象征仁政)
- 龙马混血的外形(象征权威)
- 连叫声都像音乐(象征文明)
这相当于古代版的"国家形象宣传片"。

4. 写作技巧
诗人用了很多"对比法":
- 普通野兽vs神兽麒麟
- 远古圣王vs当朝皇帝
- 天地自然vs人类文明
通过这些对比突出皇帝的伟大。

5. 现代启示
虽然我们不再相信祥瑞传说,但诗中强调的治国理念——仁德、和谐、文明,这些价值观在今天依然有意义。就像现代人用"绿水青山"比喻环保政策,古人用"麒麟踏云"来歌颂善政。

全诗本质是一篇精心设计的"政治赞美诗",用神话动物包装对统治者的期待,既保持了艺术美感,又完成了歌功颂德的任务,展现了古代文人的智慧。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