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宋御教场址是累朝观潮处

尚忆宸游处,严城列会同。
观涛临曲水,驰道拟回中。
翠盖朝承露,芝旗晚引风。
言驱七萃士,齐试六军雄。
将帅咸思奋,君王自即戎。
冯夷朝幕府,罗刹蔽艨艟。
松下秦皇辇,云间夏后宫。
瑞烟浮五色,仙乐听三终。
白马来何疾,吴儿技最工。
拔河传往事,超距倏乘空。
喷薄凌春雪,氤氲接彩虹。
蜃楼从地涌,鲛市与天通。
杂奏鱼龙戏,仍论校猎功。
湖山方宴会,襄汉已交讧。
苑走胥台鹿,人悲朔塞鸿。
惊沙屯铁骑,高柳挂雕弓。
潮汐还从北,江流不向东。
御堤尘飒飒,跸路草芃芃。
渔父留金镞,征人走玉骢。
平生怀古意,悽恻感飘蓬。

现代解析

这首诗描绘了南宋御教场(皇家练兵场)的昔日盛况,以及朝代更迭后的荒凉景象,通过今昔对比表达深沉的兴亡之叹。

上半部分(回忆昔日繁华): 诗人用电影镜头般的语言,带我们回到南宋皇家阅兵的盛大场面:皇帝华盖如云,旌旗迎风,将士们斗志昂扬地演练水战。钱塘江潮水汹涌如千军万马("冯夷""罗刹"指水神,形容浪潮),岸边搭建着华丽的观礼台("秦皇辇""夏后宫"比喻)。现场有白马弄潮的惊险表演、拔河比赛等娱乐,还有海市蜃楼般的奇幻景象("蜃楼""鲛市"),整个场面如同神仙宴会般绚烂。

下半部分(现实破败景象): 笔锋突然转到现实——当年宴乐未散,北方战事已起("襄汉交讧"指蒙古南侵)。如今教场沦为废墟:沙尘中仿佛还有铁骑痕迹,柳树上挂着锈蚀的弓箭,渔民捡到遗留的箭镞,路人骑着瘦马匆匆而过。潮水依旧北去(暗喻历史不可逆),但御道已长满野草。

核心情感: 通过"潮水"这个关键意象,诗人把自然永恒与人事无常相对照。最动人的是那些细节:锈箭、瘦马、野草,这些具体事物比直接抒情更能让人感受到繁华幻灭的苍凉。最后"凄恻感飘蓬"的感叹,既是个人身世飘零之感,也是一个时代集体记忆的终结。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