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风 其十三

君平既弃世,世亦弃君平。
观变穷太易,探元化群生。
寂寞缀道论,空帘闭幽情。
驺虞不虚来,鸑鷟有时鸣。
安知天汉上,白日悬高名。
海客去已久,谁人测沈冥。

现代解析

这首诗讲的是一个叫君平的隐士选择远离世俗,而世俗也遗忘了他。他独自研究宇宙变化的奥秘("太易"指宇宙本源),探索生命真谛,过着清冷寂寞的生活——关起门写自己的理论,没人理解他的精神世界。

诗中用两种神兽作比喻:"驺虞"(传说中仁义的灵兽)代表真正的知己虽然稀少但总会到来;"鸑鷟"(凤凰的一种)象征才华终有展现的一天。后四句是诗人的感慨:谁知道天上银河里,太阳是否也在照耀着隐士的高洁名声?像君平这样的高人早已消失,如今世上再没人能理解这种深邃的思想境界了。

全诗核心在探讨"孤独的天才与世俗的隔阂"。通过君平的故事,李白其实在说:真正有思想的人往往不被时代理解,但他们的价值就像天上的星辰,不因无人看见就失去光芒。诗中那种"举世皆醉我独醒"的孤傲,以及"是金子总会发光"的信念,直到今天依然能引发共鸣。

李白

李白(701年-762年),字太白,号青莲居士,唐朝浪漫主义诗人,被后人誉为“诗仙”。祖籍陇西成纪(待考),出生于西域碎叶城,4岁再随父迁至剑南道绵州。李白存世诗文千余篇,有《李太白集》传世。762年病逝,享年61岁。其墓在今安徽当涂,四川江油、湖北安陆有纪念馆。

0